首页 >  明亚资讯  >  公司投研
大咖观点|利率如何影响我们的投资与生活?
发布日期: 2022-10-27 18:00:00

上期《大咖观点》提到,债券在二级市场交易时,价格会随着市场利率的波动而波动,因此,债券投资研究过程中对于市场利率走势的判断尤其重要。


今天,杨钧童女士将继续做客中国交通广播电视台长三角频率《财经先锋》栏目,与大家聊一聊中国市场的利率体系。



杨钧童(明亚)

嘉宾介绍

杨钧童

明亚基金固定收益部

10年金融领域从业经验

专注于宏观和信用债方面研究



以下为访谈精华内容,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


主持人:杨老师为我们介绍一下我国的市场化利率体系吧。

杨钧童:说起利率,听众朋友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其实这只是整个利率体系当中的一小块内容。

我们国家经过了将近3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和传导机制,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

从传导方向上来划分的话,利率体系分为央行政策利率、市场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三大部分。

央行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释放政策利率调控信号,引导市场基准利率以政策利率为中枢来运行,并且通过银行体系传导到贷款利率,从而达到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通俗的讲,央行通过调节政策利率去影响市场基准利率,再传导到我们真正的市场利率。


主持人:什么是央行政策利率呢?

杨钧童: 在我们的市场化利率体系里,目前最重要的两个品种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OMO)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

公开市场操作里用得最多的是7天期逆回购利率,是央行短期政策利率,目前利率水平在2.0%。(特别注意一下,这里的2%是年化利率2%的一个概念,后面我们提到的所有的利率水平也都是年化利率的概念。)

另一个MLF,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麻辣粉”,它是央行中期政策利率,与公开市场操作7天期逆回购利率共同构成了央行政策利率体系。

目前1年期MLF利率为2.75%,代表了银行体系从中央银行获取中期基础货币的边际资金成本在2.75%

目前,央行除了逆回购、MLF以外,还有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样票互换利率、国库现金定期存款利率等等,它们共同组成了央行政策利率,在不同情况下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向市场连续释放信号,引导市场利率。


主持人:市场基准利率有哪些?

杨钧童:市场基准利率是在银行间、交易所等市场上交易的时候产生的利率。

最常见的市场基准利率有三个,分别是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间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DR007)、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国债收益率。


听众朋友比较熟悉的应该是LPR,前两年一直提到的房贷利率转换,就是把房贷的固定利率转换成以LPR为基准的浮动利率。

2019年817日央行启动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由18家商业银行对自身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形成。根据期限的不同,LPR又分为1年期LPR5年期以上LPR,房贷用的就是5年期的LPRLPR报价每个月一次,最新报价是在1020号,1年期LPR3.65%5年期以上LPR4.3%


另外一个DR007是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间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是银行间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借款利率,借款的期限是7天,并且是以利率债作为质押的。2020年以来,生成DR的交易基础日均超过1.8万亿,在银行间回购市场中的占比约48%DR已经成为反映银行体系流动性松紧变化的“晴雨表”,对市场流动性观测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为货币市场交易精细化定价创造了有利条件。

还有一个就是国债利率,国债利率主要是受MLF的影响,也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国债利率是根据交易形成的一个利率。目前,国债收益率曲线被市场机构广泛用于风险管理、公允价值计量和交易定价参考,在债券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方面,2016年,3个月期国债收益率纳入特别提款权(SDR)利率篮子,为境外央行类及商业机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提供定价参考。


主持人:那么市场利率又有哪些呢?

杨钧童:市场利率就是针对企业、个人的利率了,市场利率包括货币市场利率、信贷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

货币市场利率主要受基准利率里的DR007影响,信贷市场利率主要由LPR主导,债券市场利率则主要由基准利率里的国债收益率决定。

这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信贷市场利率了,尤其是房贷。

我们房贷的利率如果选择浮动利率的话,就是挂钩5年期以上的LPR。从全球利率的整个大走势来看,利率是逐渐下降的,如果LPR下降的话,每个月需要还的房贷就会相应变少。

银行给企业发放的贷款也是挂钩LPR的,再根据不同企业的资质,在LPR的基础上加减点。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们下期再见。


重要声明:

本文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文中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构成任何销售要约,亦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自行做出投资选择,基金以往的投资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若发布的文章或其他内容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明亚基金的立场。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发布内容的版权为明亚基金所有。未经明亚基金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