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亚资讯  >  公司投研
大咖观点|煤炭行业信用分析框架分享
发布日期: 2022-11-10 18:00:00

上期《大咖观点》中给大家分享了煤炭行业的情况及特征,今天杨钧童女士将继续做客中国交通广播电视台长三角频率《财经先锋》栏目,会继续跟大家聊聊煤炭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框架。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



杨钧童(明亚)

嘉宾介绍

杨钧童

明亚基金固定收益部

10年金融领域从业经验

专注于宏观和信用债方面研究



以下为访谈精华内容:


主持人:杨老师给我们再回顾一下上期的一些内容吧。

杨钧童:上期节目我们聊到煤炭按用途不同分为动力煤、炼焦煤和无烟煤,分别主要用来发电、炼钢和生产化工产品。

在判断煤炭行业的景气程度的时候,最主要的一个参考就是煤炭价格走势。

因为煤炭生产成本是相对固定的,煤炭的价格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炭企业的盈利水平,我们就可以通过煤炭的价格来判断煤炭行业景气度变化。

比如从2021年初以来,全球通货膨胀蔓延叠加经济复苏带来能源需求增加,煤炭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煤炭价格一路猛涨。一般情况下动力煤和焦煤的价格走势是同步的,但今年不太一样了。

今年用电需求持续增加,夏天水电供给不足,动力煤需求明显上行,供不应求,价格持续高位。对焦煤而言,今年地产新开工下滑,钢材需求随之降低不少,焦煤的价格有回落。


主持人:那煤炭企业还有别的特征吗?

杨钧童:煤炭企业还有其他几个比较明显的风险特征:

一、煤炭行业顺周期性较强,与宏观经济波动密切相关。上周节目也有提到,整个宏观经济景气度高的时候,基建、地产、制造业等等都会带动钢铁和电力的需求,从而拉动煤炭需求。

二、煤炭属于资源型行业,主营业务的盈利明显强于副业。煤企拥有矿产资源的开采权,可以享受采掘的高毛利,一般煤炭主业毛利率均高于50%,但非煤业务如化工等业务的毛利率往往低于20%

三、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煤矿开采会面临地质灾害,操作不当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一个煤企如果事故频发或者环保指标不达标,都可能面临严厉的监管处罚,影响正常生产经营,进而可能会影响偿债能力。


主持人:那么煤炭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框架是怎样的?

杨钧童:对单独企业的分析,一般是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去判断。

定性分析考察的是经营风险,定量分析则是考察企业的财务风险。

煤炭企业也是这个分析逻辑,但会结合煤炭行业的特征,选择适当的财务指标再结合定性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经营情况分析,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有企业背景、资源禀赋、业务规模和业务结构。

企业背景主要看股东背景和股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目前大多数发债的煤企都是地方国企。除了当地的综合财力以外,还需要看当地对债券市场的依赖程度,一般认为依赖程度越高的地方越是不敢轻易违约。另一个需要考量的是企业在当地的重要程度,一般煤企都是地方纳税和解决人员就业的大户,或多或少都会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第二个比较重要的就是这家企业的资源禀赋,这是直接影响企业未来产量的重要因素。资源禀赋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企业旗下的矿区主要分布在哪里?矿区的可采储量怎么样?煤矿的开采难度大不大?如果煤炭不在当地销售的话,运输成本高不高?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利润和现金流。另外,煤炭品种也是有区别的,前面也提到过,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下,动力煤和炼焦煤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化情况可能会不一样。从资源稀缺性角度来看的话,焦煤和无烟煤的稀缺性比动力煤强一些。


主持人:那业务规模方面和业务结构方面呢?

杨钧童:企业规模方面重点关注核定产能、原煤产量、商品煤销量及主体矿井数量等。主营构成方面,主要关注煤炭业务收入、非煤业务占比。

最近讨论得越来越多的一个话题是煤炭企业多元化问题,由于煤炭资源是有限的,不少企业开始寻求多元化发展,比如煤炭+发电、煤炭+化工、煤炭+贸易的多元经营。煤炭的供给侧改革淘汰了一些落后产能,目前煤企煤炭主业盈利能力都还是比较强的。

所以在看非煤业务占比比较高的企业的时候就需要关注非煤业务是产生了比较大的协同效应还是对整个企业造成一定拖累,副业的收入占比情况、毛利率情况怎么样,开展副业会不会有比较大的资金支出和资金占用。

以上基本上是定性分析的几个方面。


主持人:那么定量分析主要是指财务分析吗?

杨钧童:是的,财务分析重点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情况、资本结构及偿债能力。

盈利方面选择的指标有企业营业利润规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毛利率、资本回报率等等;

现金流情况关注经营性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及筹资性现金流;

资本结构关注企业资产负债率、债务结构和有息债务规模;

偿债能力关注企业的债务结构、短期偿债能力及长期偿债能力,选择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短债占比、现金短债比、EBITDA/有息债务等等。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们下期再见。


重要声明:

本文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文中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构成任何销售要约,亦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自行做出投资选择,基金以往的投资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若发布的文章或其他内容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明亚基金的立场。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发布内容的版权为明亚基金所有。未经明亚基金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