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的《大咖观点》中详细介绍了FOF基金的各种分类方式及不同种类的FOF基金的优缺点。
今天庞世恩先生将继续做客中国交通广播电视台长三角频率《财经先锋》栏目,给大家分享FOF基金在进行资产配置所使用的策略类型,本期内容先来跟大家聊聊一类重要的策略类型——市场中性策略。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
嘉宾介绍
庞世恩
明亚基金量化资产配置部负责人
10年量化投研和组合管理经验
精通各类量化策略开发和组合构建
擅长量化对冲及CTA策略
以下为访谈精华内容:
主持人:什么是市场中性策略?
庞世恩:市场中性策略是指同时构建多头和空头头寸以对冲市场风险,追求在任何市场环境下均能获得稳定收益的策略。
按照这个定义,市场中性策略可以是股票和对冲工具来构建,也可以是衍生品之间建立多空关系来构建。
但在实务环境中,我们通常把前者细分为:股票对冲策略、融券对冲策略、期现套利等;后者是衍生品套利或者衍生品对冲策略。
主持人:市场中性策略竟然可以细分出这么多类型,能否给大家详细解释各类策略?
庞世恩:好的,先说股票对冲策略。
所谓对冲,在投资里的意思是,做多一个或者多个标的,做空另外一个或者多个标的,达到降低投资组合波动的目的。
做多,在A股市场里面,就是买入股票的操作,买入股票之后,只有股价上涨投资者才能盈利;如果股票出现下跌,投资者就会面临亏损。
做多的唯一希望就是股价能够上涨,股价下跌时除了选择提前卖出之外,无法规避其风险。想要精准预测股价未来走势,几乎是不可能的。
换句话说,股价上涨会盈利,而股价下跌时除了逃避没有任何方法。
做空和做多是相反的,通过做空某个标的,如果这个标的价格下跌了,那就可以盈利;而如果标的价格上涨了,那就出现亏损。
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常见的做空工具包括:股指期货、股指期权、融券的个股或者ETF等。
目前市场上运用最广泛的股票对冲策略是通过股指期货来进行对冲的,具体做法是构建一个股票多头组合,也就是买入一揽子股票;再做空股指期货,构建出一个没有多空敞口的投资组合。
这样的投资组合,在股市上涨的时候,股票多头是赚钱的,而股指期货空头是亏钱的;在股市下跌的时候,股票多头是亏钱的,而股指期货空头是赚钱的。
也就是说,不管股市整体是涨是跌,理论上来说,这个投资组合不应该出现和股市相同的涨跌,换句话来说,这样的投资组合,其净值波动和股市涨跌关系不大,且波动幅度较股市小。
主持人:对冲策略里面,多头和空头总是一边赚钱,另一边亏钱,那么最终收益是由什么来决定呢?
庞世恩:这个问题很好,一下就命中股票对冲策略的核心了。
股票对冲策略的最终收益可以大致用这么一条公式来刻画:
股票对冲策略的收益=股票多头组合的超额收益率-对冲成本。
为了解释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引入一个重要的概念:超额收益率。
在股票对冲策略里,最终收益来源所谓超额收益率的概念,是指我们所构建的股票多头组合的收益率,超越市场指数的部分。
假设,过去一个月,我们的股票多头组合收益率为10%,而中证500指数的收益率为7%,那么股票多头组合的超额收益率为10%-7%=3%,也就是说,股票多头组合跑赢了中证500指数3%。
再假设期间对冲成本是0.5%,那么股票对冲策略的收益是超额收益率3%-对冲成本0.5%=2.5%.
根据上面的推演,股票对冲策略能否获得正收益,和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股票多头组合的超额收益率的高低,也就是构建的股票多头组合能否战胜市场指数;二是超额收益率能否覆盖对冲成本。
主持人:那么对冲成本是由什么来决定呢?
庞世恩:在股票对冲策略里,首先得看对冲工具是什么,不同的对冲工具,其对冲成本是不同的。
比如最常见的对冲工具是股指期货。
使用股指期货来进行对冲,那么其对冲成本主要是由股指期货合约与其对应的股票指数之间的价差来决定的。常说的基差、升贴水等,其实都是描述这个价差的。
通俗来说,使用股指期货开仓建立空头合约时,如果股指期货合约价格比标的指数的价格低,通常称之为贴水状态,这时候对冲是需要支付对冲成本的;但如果使用股指期货开仓建立空头合约时,如果股指期货合约价格比标的指数的价格高,通常称之为升水状态,这时候对冲不但不需要支付成本,还能有额外收益。详细的计算公式因为时间有限,就先不赘述了。
我国的股指期货的升贴水,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阶段的。在股指期货合约刚上市时,以及2014、2015年牛市时,股指期货合约大多数时间处于升水状态;后来2015年股灾之后,股指期货常年处于贴水状态;而最近两个月,股指期货通常处于小幅贴水或者轻微升水的状态,也就是说,现阶段进行股票对冲策略的开仓,对冲成本是比较低的,甚至可能是负的。
因为时间关系,更多精彩内容,咱们下期再聊。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们下期再见。
重要声明:
本文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文中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构成任何销售要约,亦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自行做出投资选择,基金以往的投资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若发布的文章或其他内容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明亚基金的立场。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发布内容的版权为明亚基金所有。未经明亚基金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