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市场迎来开门红,市场情绪有所回暖,三大指数集体上涨,其中沪指累计上涨2.21%;深证成指累计上涨3.19%;创业板指累计上涨3.21%。
行业板块方面,计算机、建筑材料、通信等板块涨幅居前;交通运输、煤炭等板块表现不佳。
新年伊始,伴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基本面预期改善、市场资金面宽裕等利好因素,上周A股迎来开门红,主要指数涨幅明显。
接下来,A股市场将如何运行?一起来看看各大机构的观点。
中金公司提出,2022年12月底至今,A股市场持续反弹,主要宽基指数均有所回升,主要得益于高频经济数据修复、政策支持加力、市场交投恢复、中外增长预期差异等因素。
展望后市,考虑到反弹后A股整体估值仍不高,尚处于历史低位,当前A股仍处于较好的布局期。同时,随着疫情影响消退、经济增长走向实质性复苏,市场有望在今年迎来趋势性投资机会。
配置方面,短期建议投资者紧跟政策边际变化节奏来配置,关注地产链条、消费板块等。中期可偏成长,根据景气程度以及产业政策支持方向,来把握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主线。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展望后市,市场风险偏好正在逐步回归。随着基本面修复开启,外资持续流入,市场蓄势充分,震荡向上是阻力最小的方向。
具体而言,一方面,资金回补迹象明显,对中国经济步入复苏周期的期待,推动了外资流入速度的加快。同时,节后市场风险偏好的回暖令两融、私募等趋势交易者也开始回补仓位。另一方面,虽然美股可能的波动外溢对A股形成的扰动可能,但相对于有限的负面制约,市场上行的机会和动能更大,震荡和调整将给予投资者加仓的机会。
配置方面,投资者一季度可关注政策驱动和基本面预期强烈改善的方向,如光伏下游、绿电、银行、医药等。
华西证券表示,展望后市,经济消费的弱复苏,或带来1月份A股指数的小幅匍匐上行。一方面,1月和2月由于国内迎来春节和经济数据的真空期,市场更聚焦居民出行、消费等数据的填坑复苏。而近期高频数据显示,各地人流正在加快恢复,国内经济逐渐步入复苏。
同时,海外加息放缓、国内“扩内需”政策落地、房地产和平台经济等领域释放偏暖信号等,也是促使市场风险偏好再抬升的驱动力,A股春季躁动行情有望延续。
配置上,建议投资者关注三条主线:受益于疫后修复的消费领域、产业政策支持的成长板块和地产相关产业链。
浙商证券提出,展望2023年,风格层面,本轮从价值到成长的切换始于2021年,核心驱动在于以绿色化、自主化、智能化为代表的先进制造崛起,目前不少子领域处在0-1阶段,正是挖掘主题机会的窗口。
风险偏好层面,市场迎来牛市第一波行情,风险偏好进入回升周期。2023年,将迎来主题投资大年。
配置方面,建议重点关注信创、国防、近端次新、国企改革四大主题。
重要声明:
本文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文中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构成任何销售要约,亦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自行做出投资选择,基金以往的投资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若发布的文章或其他内容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明亚基金的立场。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发布内容的版权为明亚基金所有。未经明亚基金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