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数据和政策观察
POLICY OBSERBATIONS
1、 7月经济数据出炉,投资消费等均弱
工业增加值: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7%;环比增长0.01%。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
来源:国家统计局
工业增加值较上月回落0.7个pct,且弱于市场预期(Wind预期4.5%),除经济自身增长动能不强之外,7月份全国各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也有一定影响,北方罕见强降雨影响了各地的投资和开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较6月回落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6%。除汽车外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0%。1~7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7.3%,扣除汽车外同比增长7.5%。
来源:国家统计局
7月社零数据分行业看,商品消费回落0.7个百分点至1%;餐饮收入回落0.3个百分点至15.8%。分行业看,化妆品、金银珠宝、体育娱乐、服装鞋帽等可选消费拖累较大,后地产链相关的家用电器、建筑装潢明显走弱,建筑装潢分项同比-11.2%,各分项最差。社零的增速回落,仍旧是跟居民收入恢复缓慢相关,以及对买房的观望,体现出来就是地产相关消费都偏弱,而必选消费和旅游等支出相对更好。
房地产投资和销售:
1) 房地产投资: 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8.5%,其中住宅投资下降7.6%;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6.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下降7.1%;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4.5%。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25.0%;房屋竣工面积增长20.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增长20.8%。
2) 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6.6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6.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4.3%;商品房销售额7.05万亿元,下降1.5%,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0.7%。
3) 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9%。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9.5%。
4) 1—7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7.82万亿元,同比下降11.2%。其中,国内贷款9732亿元,下降11.5%;自筹资金23916亿元,下降23.0%;定金及预收款27377亿元,下降3.8%;个人按揭贷款13950亿元,下降1.0%。
5) 7月单月数据:销售面积基期调整同比-15.5%,环比为-3.3%;竣工面积基期调整同比+33.1%,季调环比为+4.9%;新开工面积基期同比-25.9%,季调环比为-1.3%;7月70城整体房价下跌,结构上上涨城市数量进一步回落,一线房价持平,二三线房价下跌。
来源:国家统计局
来源:国家统计局
来源:国家统计局
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招商证券
地产投资和销售数据解析:
1) 只有房屋竣工面积大幅增长20%,一是因为去年烂尾楼事件是7月爆发基数低,二是政府对保交付非常重视,因此楼房竣工数据增长较快;新开工面积超预期的差,随着今年头部民企地产开发商旭辉、远洋、碧桂园的相继违约,民企房地产开发企业拿地和开工意愿很低,自救尚且不暇。
来源:中指数据CREIS
2) 高频数据表明8月地产销售数据仍然低迷。叠加远洋,碧桂园违约事件发生在8月,预期8月的各项地产数据会更差。碧桂园作为去年地产违约潮中相对留下的民企好学生代表,本次违约对市场信心打击很大。
3) 碧桂园和恒大一直是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拿地主力,这两家公司相继违约的情况,只会对三四五线城市的土地拍卖带来更大压力。大量龙头民企地产退出国内土地和住宅市场的影响是深远的。
2、 央行意外降息+LPR意外不降息
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7天OMO利率与1年期MLF利率分别下调10BP和15BP,至1.80%和2.50%,前值1.90%和2.65%。
本次降息完全超出市场预期。第一,6月刚降息,8月即降息,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短时间内降息两次;第二,长端降息15bp,短端只降10bp,非对称降息超市场预期。 降息发生在8月15日9点15分公开市场操作时刻,而多项7月经济数据于10点多公布,只能理解为经济数据可能也超出了央行的预期,因此强化经济的逆周期调节。
8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公布LPR报价,1年期下调10bp降至3.45%, 5年期以上LPR保持不变为4.2%。
本次LPR降息再次超出市场预期。因为MLF降息后一般LPR都会跟随降息,何况MLF的1年期降息15bp还超市场预期,本次LPR5年期市场本来预期也会降15bp。
那么为何LPR本次没有跟随降息呢?有哪些信号?会有什么市场影响呢?
1) 央行可能已经认为房贷利率处于底部了。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未再提及“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以及昨天公布的金融三部门会议通稿对房地产提及较少,或许表明央行认为地产给的政策已经足够多了。
2022年以来5年期以上LPR已经下调三次(累计45BP),然而从实际效果看,房地产销售端困境基本没有缓解。或许房地产需要缓慢自我修复,自我出清。
2) 央行认为银行的息差需要给予保护。经过持续的降息后,商业银行的息差已经处于历史较低的水平,央行必须保护商业银行合理的息差,才能让银行有更强的动力去放贷款,托底经济,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3) 现在新发银行贷款利率已经在4%的历史低位,可能很难期待更多价格政策即降息,央行或许后续会督促银行更多做好存量房贷的利率下调,刺激居民消费的复苏。
3、 金融会议简要解读
8月20日,人民银行、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会议。引用海通银行的简要解读。
1)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要够、节奏要稳、结构要优、价格要可持续:“价格要可持续”是第一次提出,暗指要保护银行的合理息差。这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论述银行利润的合理性,形成了呼应。后LRP长端没降息对应。
2)主要金融机构要主动担当作为,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国有大行要继续发挥支柱作用:已经给了很多政策,督促银行抓紧放贷款。
3)调整优化房地产信贷政策:只有11个字没细说,不是本会议讨论重点。地产并不是央行关注的重点。什么是重点?可能地方政府化债更重要一些。
4)规范贷款利率定价秩序,统筹考虑增量、存量及其他金融产品价格关系:贷款定价不要过于低价,扰乱市场。
5)发挥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存款也要想办法降息,稳定银行息差。银行要持续地干活,给实体经济让利,需要自身先能持续盈利,不然银行倒闭了更乱套。
6)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 地方化债明确要求银行支持。地方政府化债是未来的一个工作重点方向。利好城投债。
债券市场
BOND MARKETS
我们依旧对城投债比较看好。政策意图已经比较明显了,这是未来债券投资的主要方向之一。
利率债也不悲观。10年国债2.5~2.7%可能是未来很长时间的一个中枢,而不是底部。
重要声明:
本文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文中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构成任何销售要约,亦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自行做出投资选择,基金以往的投资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若发布的文章或其他内容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明亚基金的立场。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发布内容的版权为明亚基金所有。未经明亚基金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