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数据和政策观察
POLICY OBSERBATIONS
一、 市场热点分析
A股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进入尾声,业绩预告对前瞻性判断2023年各行业业绩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根据招商证券报告,截至1月31日,A股约有51%的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业绩预告,其中约42%的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为向好,略低于中报,但好于去年同期。
招商证券指出,如果以可比口径测算,全部A股2023年年报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速的测算值为-1.6%,创业板为14.7%。结合工业企业盈利增速,预计A股2023年年报盈利将延续改善趋势,全A全年盈利增速有望回升至0附近。分行业来看,美容护理、社会服务、纺织服饰、汽车、交通运输等行业中位数增速较高。考虑到利润可持续性、基数大小等因素,年报盈利较好的板块预计集中在公用事业、消费服务和中游制造领域。从环比趋势来看,受益于海外库存回补的出口链和需求持续回暖的出行链相对较强;受益于国产替代、海外加速扩张的中高端制造业,如汽车零部件、电网设备、航海装备等也值得关注。
图表1、A股历史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 招商证券
图表2、参考工业企业利润等高频指标,非金融A股盈利预计延续回升趋势
资料来源:WIND, 招商证券
华泰证券从另类视角对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情况进行了分析。首先,今年的业绩预告出现了央国企的年报预告披露率首度超过民企的情况。央国企2023 年年报业绩预告披露率由去年同期的17.1%,提升至 19.3%。民企的披露率则由去年同期的19.8%,进一步下滑至18.4%。央国企年报业绩预告披露率自 2010 年来首次高于民企。
图表3、国企/央企的业绩预告披露率自2010年来首次超过民企
资料来源:WIND, 华泰研究;注:数据截至2024.1.27
另一个视角是各行业业绩预告后净利润上修幅度与年初至今涨跌幅的相关性。华泰证券指出,年初至今,除部分行业有脉冲行情外,市场整体并未沿着年报预告的指引做交易,无论业绩预告中位数的高低或是业绩预告前后盈利预测的变化都无法对行业间的相对表现做出有效解释。对此,华泰证券认为,一方面,年报反映过去的信息,部分行业本身的预期差不大;另一方面,年初至今,市场风险偏好较低,市场关注点更多在于排雷而非寻找高景气的验证或挖掘。
图表4、各行业净利润上修幅度(2024.1.27VS2023.12.31)VS期间涨跌幅
资料来源:WIND, 华泰研究;注:数据截至2024.1.27
二、市场展望
临近春节长假,市场相对沉闷,偏长周期看,出海可能是值得关注的方向。天风证券认为出海不同于出口,走出去的不仅仅是商品,还有生产能力和管理经验。本轮中国企业出海是中国品牌全球化必经之路,是中国企业的成年礼、中国经济的二次开放。
天风证券在报告中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企业过去二十年的两次出海潮,第一波出海发生在2008年之后,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产能转移到越南、柬埔寨、老 挝等东南亚国家,代表性的外迁行业包括纺织服装、电子装配等,外迁的目的主要是生产成本最小化。当时外迁的不仅仅是中国企业,也包括外资企业。
中国企业的第二波出海发生在2018年以后,出海走出去的不只是商品,还有生产能力和管理经验,出海的主体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品牌,核心目的是开拓全球市场,逐渐成长为全球品牌。天风证券认为,随着国内经济增速中枢下移,国内需求放缓,中国企业开始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企业必须思考如何开拓新的市场,把商品和服务卖到更多的地方去。由于中国具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更懂人性的商业模式以及允许不断试错的庞大消费群体,在中国市场“内卷”出来的经验,成为优秀的中国企业出海的利器,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如以汽车和家电的出海为代表,背后的驱动力是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优势和技术实力。以电商、游戏、短视频、快递等服务业为代表的企业则依托于强大的经营效率和更懂人性的商业模式。
图表5、汽车和电气机械出口份额提高,体现技术竞争力持续提升
资料来源:ITC,天风证券研究所
短期维度,华福证券在报告中指出,2023年Q4,中国出口增速转正,出口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整体上,2023年全球尤其是发达国际需求总体疲弱,全球贸易边际萎缩,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预计2023年全球贸易商品同比增速为-2.2%,较2022年的4.4%大幅走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出口压力较大,但整体表现为先抑后扬,四季度出口增速转正,而韩国、越南也在4季度同步转正,显示全球外贸已经出现曙光。
图表6、全球工业生产和贸易增速(2001-2023)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华福证券研究所
从出口品类来看,中国出口竞争力仍在提升,“新三样“增速领先,传统产业优势有所巩固。新能源产业链在2023年延续高增,船舶、通用设备以及家电等行业的份额继续扩大,2023年中国出口仍好于德国、韩国等传统出口大国,显示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进一步加强。在市场拓展方面,前三季度中国商品的全球份额为14.2%,东盟、俄罗斯、”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弥补了欧美等传统市场需求下滑的缺口,实现出口份额的相对稳定。
图表7、中国商品出口份额
资料来源:WTO,华福证券研究所
展望2024年,全球需求有望回升。一方面,美欧降息空间打开后,带动商品需求回升;另一方面,美国去库周期超过1年,2024年中有望进入补库周期,为中国企业出口改善打开空间。对中国企业而言,除自身的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外,近几年也在海外积极布局产能,除拓展增长空间外,更重要的是规避可能的贸易壁垒。与传统仅将海外作为销售终端的出口不同,出海企业直接在海外建厂经营,更深层次地参与全球贸易体系,促进出口多元化,提升企业的综合创收能力。
图表8、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增速
资料来源:WIND, 华福证券研究所
国信证券进一步梳理了不同行业的出海机遇,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投资机会。从商品贸易看,我国重点出海行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在国际竞争中跑出来的优势行业;另一类尚未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优势,但发展前景和政策扶持可期,未来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将呈现上升趋势。具体而言,第一类行业包括纺织服装、电力设备等,在全球出口已经占据了相当份额,而第二类则包括生物医药、机械设备、汽车以及基础化工等,未来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从服务贸易看,也可以筛选出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我国服务贸易中传统优势行业为建筑服务业,近三年建筑服务行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一带一路“的基建需求。新兴的服务贸易主要以运输服务、通信与计算机服务、信息服务为主,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如伴随全球运输网络不断深化,我国的海运、陆运以及空运在国际市场中已经占据重要的份额;在高端技术领域,我国在通信、计算机信息服务等领域一直保持贸易顺差,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最大顺差项目。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值得关注。
重要声明: 本文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文中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构成任何销售要约,亦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自行做出投资选择,基金以往的投资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若发布的文章或其他内容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明亚基金的立场。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发布内容的版权为明亚基金所有。未经明亚基金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