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数据和政策观察
POLICY OBSERBATIONS
一、 市场热点分析
节前A股波动加剧,国泰君安证券认为微观交易结构正在加快出清,股票市场底部和市场企稳的契机正在接近,随着上证指数估值接近10%的历史分位、中小市值股票深度调整、两融担保比例接近2013/18年极端水平,市场已经进入底部区域,继续杀跌的空间有限,投资者在震荡磨底阶段需要保持耐心。
展望下一阶段,国泰君安证券认为,由于当前缺乏盈利增长和政策预期上修的动能,市场相对欠缺共识,投资者一方面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心态,关注成长板块的反弹机会;保守型投资者可适度降低组合的波动率,关注“低估值+稳定现金流”的板块。
民生证券同样关注到市场的非理性下跌,认为在悲观预期与情绪主导下,A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很多资产的估值落入极低水平,其中,沪深300、中证1000的PB和PE均已接近历史下沿水平,两者已压缩至极值状态。
图表1、沪深300估值分位数
资料来源:WIND, 民生证券研究所
图表2、中证1000估值分位数
资料来源:WIND, 民生证券研究所
华创证券则建议投资者在关注流动性、资金面的同时,加大对基本面的跟踪和研究。华创证券指出,短期市场的关注焦点集中在资金面,但流动性是股价的同步指标,难以进行前瞻性判断,基本面的变化对后续市场趋势的判断更为关键。考虑到1、2月是传统经济淡季,经济数据对市场表现的指引并不强,政策期待仍是引领后续行情的关键因素,建议投资者关注3月“两会”和4月的政治局会议。
图表3、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政策的表述仍偏积极
资料来源:共产党员网,华创证券
国投证券则对比了2016、2008-09年两轮跌幅较深的行情,认为本轮A股的加速下跌可能更接近2016年的熔断行情,即市场的核心问题是流动性,对应当前的雪球、两融以及股权质押等一系列问题,后续流动性问题解除后,市场将基于情绪的自然修复而企稳。与此相对应的是一旦大盘企稳,哪些方向将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国投证券认为,参考2016年后熔断行情的回升阶段,结构性景气最强的方向表现占优,而本轮深度调整后,景气偏强的可能是出海方向。此外,自2018年以来,每年春节前后都存在较明显的风格切换,且大概率由大盘转向中小成长,投资者可予以关注。
图表4、2024年春节前与2016年春节前有较高的相似程度
资料来源:WIND, 国投证券研究中心
二、市场展望
新春伊始,A股迎来龙年开门红,未来基本面有向好方向发展的领域依旧值得关注。前期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等相关指标纳入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引发投资者对央国企的投资热情,相关公司有所表现。银河证券指出,央国企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建议投资者从行业、竞争优势、盈利能力、估值等多维度对国企进行全面分析,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
根据银河证券的报告,从市场结构看,截至2023年末,上市公司中,国企数量占比为26.3%,国企市值占比51%,平均市值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以大盘股为主。从盈利总量维度看,2023年全国国有企业营收增速、利润增速均高于全国工业企业,业绩优势明显。具体到上市公司,截至2023 年前三季度,A 股上市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35.2 万亿元、归母净利润 3.06 万亿元,分别占全市场总量的65.8%和69.5%。其中,央企实现营收 23.1 万亿元、归母净利润 2.21 万亿元,占比 43.2%、50.3%;地方国企实现营收 12.1 万亿元、归母净利润 0.84 万亿元,分别占比 22.6%、19.2%。
图表5、截至2023年末A股上市公司数量、市值的分布
资料来源: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注:其他企业指公众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及其他企业
从行业属性看,央国企在煤炭、石油等上游资源行业,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板块,建筑、通信、金融以及国防军工等重要核心产业拥有巨大的优势,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肩负重要使命和职责。从投资者回报看,央国企相对于民企具有高股息、高分红的特征。其中,煤炭、石油石化、银行、钢铁等央国企股息率排名靠前,多数行业央国企股息率高于其行业整体,主要包括汽车等中游制造业、基础设施板块等。
图表6、2010年至今国企指数、民企指数的股息率对比
资料来源: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展望未来,央国企的投资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国企盈利稳定性和盈利能力高于民企,在经济增速放缓阶段,国企业绩优势更为突出;另一方面,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背景下,政策催化板块估值抬升。银河证券指出,新时代背景下,国企在保障国家战略安全、优化科技创新、加强科技自立自主,以及建设完善的治理机制和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方面将有所突破,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领域的投资机会,一是涉及国家安全领域的央国企,包括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国防安全以及信息安全等方向;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的央国企,涉及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等传统基建,以及 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等新型基建。三是科技创新领域中的央国企,涉及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总体而言,央国企基本面稳健,未来若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企业负责人更加注重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市场化方式向投资者传递信心、稳定预期,有利于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重要声明: 本文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文中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构成任何销售要约,亦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自行做出投资选择,基金以往的投资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若发布的文章或其他内容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明亚基金的立场。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发布内容的版权为明亚基金所有。未经明亚基金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转发请注明出处。